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安裝 Cacti 在 Appserv (Windows)

[date 2008-2-6]

安裝 Cacti 在 Appserv (Windows)

http://blog.yam.com/htshboy/article/17125028


Cacti 圖形化監控介面
話說 MRTG 的作者發展出功能更強大的 RRDtool 之後, 由於太過複雜難用, 因此又發展出以 RRDtool 為基底, 前端為 Web 介面的 Cacti 圖表系統.
除了內建的系統資源圖表之外, 能自行加入各式 SNMP 流量圖表, 甚至透過外掛的 Scripts 和 Templates 建立各種不同的監控圖, 是 Cacti 最迷人的地方.
本次所需要軟件的下載地址:
AppServ: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5753.htm
CACTI:http://www.cacti.net/downloads
RRDTOOL For Windows: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5753.htm
Net-Snmp For Windows: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12694&package_id=162885&release_id=466298

◎ 設定PHP

增加系統變數的設定在 控制台 → 系統 → 進階 → 環境變數 → 系統變數 新增一個新的系統變數 MIBDIRS 使用PHP5 設定如下 C:\AppServ\php5\extras\mibs
找到「path」變量,點編輯,在變量值最後加入PHP的搜索路徑,就是你的PHP安裝路徑和擴展插件路徑,加入; C:\AppServ\php5; C:\AppServ\php5\ext
我們還要開啟PHP對SNMP、GD、Socket的支持,打開c:\windows\php.ini文件,確保前面沒有分號。
extextension=php_gd2.dllextension=php_mysql.dllextension=php_snmp.dllextension=php_sockets.dll

這時我們要重新啟動Windows使剛才所做的設置生效。

◎ 安裝 RRDTool
RRDTOOL也已經有Windows下的版本的了,我們只要把它解壓就可以了,由於CACTI默認的搜索路徑是c:\rrdtool,所以我們把它解壓到這個目錄就可以了。
下載 RRDTool zip 檔案從下面網站

http://www.cacti.net/downloads/rrdtool/win32/
RRDTOOL For Windows: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5753.htm
並將它解壓縮,複製資料夾裡的資料到 c:\cacti .

◎ 安裝 Net-Snmp
這個工具安裝起來也是很方便的,一路下一步就好了,不用做什麼設置,最好是 按照Cacti默認的路徑安裝,這樣設置起CACTI來會省不少事,Cacti默認查找Net-Snmp的路徑是C:\net-snmp,所以我們最好將 它安裝在這個目錄下。
從網站 http://net-snmp.sourceforge.net/ 下載最新版本的Win32檔案

Net-Snmp For Windows: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12694&package_id=162885&release_id=466298
並將它安裝在 c:\net-snmp 下面

◎ 設定 Cacti

下載最新版本的 Cacti 從下面網站

http://www.cacti.net/downloads/

解壓縮檔案後將檔案複製到您的網頁目錄 C:\AppServ\www
然後打開IE輸入:http://localhost,點phpMyAdmin Database Manager Version 2.9.2鏈接,輸入Mysql的用戶名和密碼,進入PhpMyAdmin後,新建一個數據庫「cacti」,新建一個用戶「cactiuser」,密碼「cactiuser」,給這個用戶完全控制「cacti」數據庫權限。
然後選擇導入數據,MySQL 裡新增一個 cacti 的資料庫 然後匯入C:\AppServ\www\cacti\cacti.sql 這一個檔案

確保修改 C:\AppServ\www\cacti\include\cacti\include\config.php 這一個檔案,並符合您的 MySQL 資訊.
/* make sure these values refect your actual database/host/user/password */$database_type = "mysql";$database_default = "cacti";$database_hostname = "localhost";$database_username = "cactiuser";$database_password = "cactiuser";$database_port = "3306";到此我們就可以打開IE,輸入http://localhost/cacti/install來對cacti進行一些簡單的設置,主要是路徑的設置。
◎ 打開您的瀏覽器輸入下面網址:


http://your-server/cacti/install

並依照指示選擇 New Install 然後點選下一步

之後這裡需輸入一寫資訊,如rrdtool、php、snmpwalk、snmpget的位置,請依照您上面安裝路徑輸入正確的路徑

所有路徑都是此檔案的絕對路徑而不是所在目錄

如果事後無法顯示出圖形請到Configuration → Settings → General → RRDTool Utility Version 將它改成RRDTool 1.2x

如果有圖確沒文字的話,請到paths裡的RRDTool Default Font Path - c:/windows/fonts/arial.ttf

注意:如果系統是Windows 2003 Server請將C:\WINDOWS\system32\cmd.exe及rrdTool跟netsnmp的*.exe加入IIS的使用者讀取權限,此舉對系統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無相關對策請更改作業系統。


◎ 登入的帳號密碼


登入的帳號密碼預設都是 admin. 登入後需立即更改您的密碼。

接取網路

[Hinet]
http://www.cht.com.tw/CompanyCat.php?CatID=348

骨幹網路 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1. 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ATM)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由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前身國際電話電報諮詢委員會(CCITT) 所制定的高速網路傳輸協定。

傳輸模式(Transfer Mode)基本上乃是表示傳輸(Transmission)、多工(Multiplexing)、解多工(De-multiplexing)和交換(Switching)資訊的一種特定方法,亦即規範如何傳送與接收資訊的方法,也可以算是一種技術。

非同步傳輸模式之細包(Cell)長度為53個位元組。這53個位元組包含5個位元組的細包標頭(Cell Header)與48個位元組的細包資訊欄位(Information Field)。非同步傳輸模式需另外加上識別碼來識別資訊的對象。識別碼即由5個位元組的細包標頭擔綱。在非同步傳輸模式交換機即依該細包標頭進行細包交換。

非同步傳輸模式是目前被 ANSI 及 ITU 認可為寬頻整體服務數位網路(Broadband ISDN,B-ISDN)的基礎,配合SONET與相關技術,其傳輸速率可由1.5 Mbps 到 10 Gbps,一般以 155.520 Mbps (OC-3) 或是 622.080 Mbps (OC-12) 居多,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可由 100 公尺到 40 公里,所以同時可以適用於區域網路(LAN)與廣域網路(WAN)。

非同步傳輸模式的通信協定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適應層(ATM Adaptation Layer;AAL)。非同步傳輸模式適應層對於不同速率服務等級可區分成固定速率(Constant Bit Rate;CBR)、可變速率(Variable Bit Rate;VBR)、備便速率(Available Bit Rate;ABR)、不指定速率(Unspecified Bit Rate;UBR)以及最小細包速率(Minimum Cell Rate;MCR)。至於非同步傳輸模式適應層內容則有1,2,3,4與5層與上述不同速率服務等級相互輝映。

使用ATM時,在傳送資料之前必須先建立好通路,而且在通訊的傳送和接收方並不需要同步的動作,所以傳輸信號並不需要附帶時序信號 (clocking signal),減少傳送和接收方的聯繫工作和關連性,因此特別適合即時性的應用,如會議視訊 (video conference) 、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多媒體或是電傳視訊資料等。

[Frame Relay]
2. 訊框傳送訊框傳送(Frame Relay)為利用快速分封(Fast Packet)交換技術,是網路上資料傳輸的一種協定,Frame Relay提供的訊務量介於區域網路(LAN)與廣域網路(WAN)之間。這種方式類似 X.25,但是它是以 4K 或是 8K 的碼框 (frame) 作為資料傳輸的單位,可以支援 PVC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或是 SVC (Switched Virtual Circuit),資料在傳輸之前被拆解成一個個封包,在傳輸過程當中,這些封包的路徑可能不一定相同,所以在接收端必須要將這些收到的封包重新排列順序。

通常 Frame Relay 是以 64 Kbps (DS0) 到 1.544 Mbps (T1) 的速率傳輸,而且 Frame Relay 交換設備並不會做任何錯誤更正或是流程控制,所以它需要十分穩定的傳輸設備,以現今傳輸技術來說,使用 ATM 來傳輸Frame Relay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常以 Frame Relay 來傳輸資料會有些許的延遲時間,而這個時間通常是 300 ms 以內。

訊框傳送的應用方面可作為高速數據交換網路,配合高品質低錯誤率之光纖中繼電路,傳輸速率45Mbps,構成主幹網路提供快速廣域傳輸之訊框傳送服務。由於訊框傳送通信協定,具有高輸通量(Throughput)、高效率、高速率及低延遲之重要特性,特別適合於集送式(Bursty)訊務之數據通信,如區域網路(LAN)間之互連,訊框傳送配封器(FRAD)之介接,及電腦主機或工作站(Workstation)等數據通信設備之連接。

3. WANWAN (Wide Area Network),中文譯成廣域網路,藉由電話服務或光纖電纜將多個區域網路 (LAN ) 連結在一起的網路,通常以100公里以上的網路才稱為WAN,它可以超過一個城市、國家或全球主權管理的公共區域。

WAN大都經由語音線路 (PSTN) 或分封交換專線 (X.25)來溝通兩個網路間的連結,其傳輸的型式有專線及交換線路兩種。WAN能在廣大地理區域傳輸資料,是由一些透過電信服務連接的LAN組成,與LAN不同點在於它們使用的通訊協定不相同,傳輸速率也比LAN來得低。

4. LANLAN (Local Area Network),中文譯成區域網路,為一範圍較小區域的網路,通常是在一個公司的辦公室或公司組織的內部或一建築物內架設的網路。通常網路連接的範圍以100公尺為限,才稱之為LAN,其構成組件可為PC工作站、網路介面卡、同軸線路、網路作業系統及檔案伺服器等。

LAN網路系統能傳送數據 (Data)、影像 (Image) 及語音 (Voice),傳輸速率可達到20 Mbps,因為涵蓋區域有限,通常在數十公里以內,所以發生傳訊錯誤的情形要比廣域網路 (WAN ) 少。另有涵蓋範圍較大的網路,例如校園網路(CAN)、都會網路(MAN)及廣域網路 (WAN )


5. 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為傳統之公眾交換電話網路,基本上是為電話服務而設計,後也應用於非電話服務,是屬於電路式之交換網路。近年大致完成全數位化,並加入SS7,ISDN,IN等技術,以提升服務。依服務類別可分成三類如下表所示。

基本服務 增添服務 相關變換器
-----------------------------------------------------------------------------------------------
電路式電話 Switch-based服務 CODEC:語音之類比與數位之變換
電路式音頻帶非電話 IN服務 MODEM:數據之類比與數位之變換
電路式數據
分封式數據
寬頻多媒體通信
-------------------------------------------------------------------------------------------------

網路速度bps -> bits/sec [電腦容量bytes]

[網路速度bps /sec]
1 Byte = 8 bit
1 KB = 1024 Byte
1 MB = 1024 KB
1 GB = 1024 MB
1TB = 1024 GB


[電腦容量bytes]
1 Bps (Byte per second) = 8 bps (bit per second)
512 kbps = 64 KBps
1.5 Mbps = 1536 kbps = 192 KBps
3 Mbps = 3072 kbps = 384 KBps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IEEE 802.11

IEEE 802.11是如今無線區域網通用的標準,它是由IEEE所定義的無線網路通信的標準。
雖然有人將Wi-Fi與802.11混為一談,但兩者並不一樣。(見IEEE 802.11b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IEEE 802.11a
3 IEEE 802.11b
4 IEEE 802.11g
5 IEEE 802.11i
6 IEEE 802.11n
7 IEEE 802.11k
8 各國適用頻道
8.1 總結
9 參考
10 參看
11 外部連結
//

[編輯] 歷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線通訊因在軍事上應用的成果而受到重視,無線通訊一直發展,但缺乏廣泛的通訊標準。於是,IEEE在1997年為無線區域網制定了第一個版本標準──IEEE 802.11。其中定義了媒體存取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展頻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1],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設備到設備(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為了在不同的通訊環境下取得良好的通訊質量,採用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體溝通方式。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 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準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 802.11標準和補充。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通道(5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l,預留及準備不使用。
IEEE 802.11m,維護標準;互斥及極限。
IEEE 802.11n,草案,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IEEE 802.11k,該協議規範規定了無線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範。該規範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絡對頻譜資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除了上面的IEEE標準,另外有一個被稱為IEEE 802.11b+的技術,通過PBCC技術(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頻段) 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事實上並不是一個IEEE的公開標準,而是一項產權私有的技術,產權屬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編輯] IEEE 802.11a
IEEE 802.11a是802.11原始標準的一個修訂標準,于1999年獲得批准。802.11a標準採用了與原始標準相同的核心協議,工作頻率為5GHz,使用52個正交頻分多路復用副載波,最大原始數據傳輸率為54Mb/s,這達到了現實網路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如果需要的話,數據率可降為48,36,24,18,12,9或者6Mb/s。802.11a擁有12條不相互重疊的頻道,8條用於室內,4條用於點對點傳輸。它不能與802.11b進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對兩種標準都採用的設備。
由於2.4GHz頻帶已經被到處使用,採用5GHz的頻帶讓802.11a具有更少衝突的優點。然而,高載波頻率也帶來了負面效果。802.11a幾乎被限制在直線範圍內使用,這導致必須使用更多的接入點;同樣還意味著802.11a不能傳播得像802.11b那麼遠,因為它更容易被吸收。
儘管2003年的世界無線電通信會議讓802.11a在全球的應用變得更容易,不同的國家還是有不同的規定支持。美國日本已經出現了相關規定對802.11a進行了認可,但是在其它地區,如歐盟,管理機構卻考慮使用歐洲的HIPERLAN標準,而且在2002年中期禁止在歐洲使用802.11a。在美國,2003年中期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決定可能會為802.11a提供更多的頻譜。
在52個OFDM副載波中,48個用於傳輸數據,4個是引示副載波(pilot carrier),每一個頻寬為0.3125MHz(20MHz/64),可以是二相移相鍵控BPSK),四相移相鍵控QPSK),16-QAM或者64-QAM。總頻寬為20MHz,佔用頻寬為16.6MHz。符號時間為4毫秒,保護間隔0.8毫秒。實際產生和解碼正交分量的過程都是在基帶中由DSP完成,然後由發射器將頻率提升到5GHz。每一個副載波都需要用複數來表示。時域信號通過逆向快速傅利葉變換產生。接收器將信號降頻至20MHz,重新採樣並通過快速傅利葉變換來重新獲得原始係數。使用OFDM的好處包括減少接收時的多路效應,增加了頻譜效率。
802.11a產品于2001年開始銷售,比802.11b的產品還要晚,這是因為產品中5GHz的組件研製成功太慢。由於802.11b已經被廣泛採用了,802.11a沒有被廣泛的採用。再加上802.11a的一些弱點,和一些地方的規定限制,使得它的使用範圍更窄了。802.11a設備廠商為了應對這樣的市場匱乏,對技術進行了改進(現在的802.11a技術已經與802.11b在很多特性上都很相近了),並開發了可以使用不止一種802.11標準的技術。現在已經有了可以同時支持802.11a和b,或者a、b、g都支持的雙頻,雙模式或者三模式的的無線網卡,它們可以自動根據情況選擇標準。同樣,也出現了移動適配器和接入設備能同時支持所有的這些標準。
數據率(Mbit/s)
調製方式
編碼率
Ndbps
1472位元組傳輸時間(µs)
6
BPSK
1/2
24
2012
9
BPSK
3/4
36
1344
12
4-QAM
1/2
48
1008
18
4-QAM
3/4
72
672
24
16-QAM
1/2
96
504
36
16-QAM
3/4
144
336
48
64-QAM
2/3
192
252
54
64-QAM
3/4
216
224

[編輯] IEEE 802.11b
IEEE 802.11b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標準。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傳送速度。[2]它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準本身實際上沒有關係。[來源請求]在2.4-GHz的ISM頻段共有14個頻寬為22MHz的頻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的後繼標準是IEEE 802.11g,其傳送速度為54Mbit/s。

[編輯] IEEE 802.11g
IEEE 802.11g在2003年7月被通過。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傳送速度為54Mbit/s,淨傳輸速度約為24.7Mbit/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設備向下與802.11b兼容。
其後有些無線路由器廠商因應市場需要而在IEEE 802.11g 的標準上另行開發新標準,並將理論傳輸速度提升至108Mbit/s 或125Mbit/s。

[編輯] IEEE 802.11i
IEEE 802.11i是IEEE為了彌補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而制定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完成。其中定義了基於AES的全新加密協議CCMP(CTR with CBC-MAC Protocol),以及向前兼容RC4的加密協議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
無線網路中的安全問題從暴露到最終解決經歷了相當的時間,而各大廠通信晶片商顯然無法接受在這期間什麼都不出售,所以迫不及待的Wi-Fi廠商採用802.11i的草案3為藍圖設計了一系列通信設備,隨後稱之為支持WPA(Wi-Fi Protected Access)的;之後稱將支持802.11i最終版協議的通信設備稱為支持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的。

[編輯] IEEE 802.11n
IEEE 802.11n,是2004年1月時IEEE宣布組成一個新的單位來發展的新的802.11標準,在目前仍然處於草案階段。傳輸速度估計將達540Mbit/s,因此需要在物理層產生更高速度的傳輸率,此項新標準應該要比802.11b快上50倍,而比802.11g快上10倍左右。802.11n也將會比目前的無線網路傳送到更遠的距離。
目前在802.11n有兩個提議在互相競爭中:
WWiSE (World-Wide Spectrum Efficiency) 以Broadcom為首的一些廠商支持。
TGn SyncIntelPhilips所支持。
802.11n增加了對於MIMO的標準,使用多個發射和接收天線來允許更高的數據傳輸率,並使用了Alamouti coding coding schemes 來增加傳輸範圍。

[編輯] IEEE 802.11k
IEEE 802.11k闡述了無線區域網中頻譜測量所能提供的服務,並以協議方式規定了測量的類型及接收發送的格式。此協議制定了幾種有測量價值的頻譜資源信息,並建立了一種請求/報告機制,使測量的需求和結果在不同終端之間進行通信。協議制定小組的工作目標是要使終端設備能夠通過對測量信息的量讀做出相應的傳輸調整,為此,協議制定小組定義了測量類型[3]
這些測量報告使在IEEE 802.11規範下的無線網路終端可以收集臨近AP的信息(信標報告)和臨近終端鏈路性質信息(幀報告,隱藏終端報告和終端統計報告)。測量終端還可以提供通道干擾水平(噪聲柱狀報告)和通道使用情況(通道負荷報告和媒介感知柱狀圖)。

[編輯] 各國適用頻道
主條目:WLAN通道列表
802.11b 和 802.11g 將2.4 GHz 的頻段區分為14個重複,標記的頻道,每個頻道的中心頻率相差 5 兆赫茲(MHz).一般常常被誤認的是頻道1,6和11(還有有些地區的頻道14)是互不重迭所以利用這些不重迭的頻道,多組無線網路的互相涵蓋,互不影響,這種看法太過簡單。802.11b和802.11g並沒有規範每個頻道的頻寬,規範的是中心頻率和頻譜屏蔽(spectral mask)。802.11b 的頻譜屏蔽需求為:在中心頻率±11 MHz處,至少衰減30 dB,±22 MHz 處要衰減50 dB.
由於頻譜屏蔽只規定到±22 MHz處的能量限制,所以通常認定使用頻寬不會超過這個範圍。實際上, 當發射端距離接收端非常近時,接收端接受到的有效能量頻譜,有可能會超過22 MHz的區域。所以,一般認定頻道1,6和11互不重迭的說法。應該要修正為: 頻道1,6和11,三個頻段互相之間的影響比使用其它頻段來得小。然而, 要注意的是,一個使用頻道1的高功率發射端,可以輕易的干擾到一個使用頻道6的,功率較低的發射站。在實驗室的測試中發現,當使用頻道11來傳遞檔案時,一個使用頻道1的發射台也在通訊時,會影響到頻道11的檔案傳輸,讓傳輸速率稍稍降低。所以,即使是頻段相差最遠的頻道1和11,也是會互相干擾的。
雖然頻道1,6和11互不重迭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但是這個說法至少可以用來說明:頻道距離在1,6和11之間雖然會對彼此造成干擾,而卻不會大大地影響到通訊的傳輸速率。
以上說法並不正確,高功率AP因為位能提高,sub mask 提高到-40dB ,所以才會由ch1 干擾到ch6 ,ch6干擾到ch11.至於ch1干擾到ch11 是因為PA 功率放大到非線性飽和區,某些廠商製造的PA確實全蓋台(Ch1~Ch11).而正好那些產品又是賣最多的,也就是號稱功率最高的.只要符合FCC規範壓在-30dB and -50dB 不會出現互相干擾問題.某些晶片製造商在量產或技術上接近ACPR不合格邊緣,透過放大器放大會導致上述情形出現.

[編輯] 總結
協議
釋放日期
Op. 標準頻寛
實際速度 (Typ)
實際速度 (最大)
範圍(室內)
範圍(室外)
Legacy
1997
2.4-2.5 GHz
1 Mbit/s
2 Mbit/s
?
?
802.11a
1999
5.15-5.35/5.47-5.725/5.725-5.875 GHz
25 Mbit/s
54 Mbit/s
約30 米
?
802.11b
1999
2.4-2.5 GHz
6.5 Mbit/s
11 Mbit/s
約30 米
約100 米
802.11g
2003
2.4-2.5 GHz
25 Mbit/s
54 Mbit/s
約30 米
約100 米
802.11n
2006 (初版) 2007 (Linksys)
2.4 GHz or 5 GHz bands
200 Mbit/s
540 Mbit/s
約50 米
約125 米

[編輯] 參考
^ 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白皮書 ISBN 9861255990
^ 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白皮書 ISBN 9861255990
^ IEEE 802.11 WORKING GROUP(2003)Draft Supplement to STANDARD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AN/MAN 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 (PHY)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 for Radio Resource Measurement,IEEE 802.11k/D0.7.New York USA: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

[編輯] 參看
WiFi
WLAN通道列表
IEEE 802
IEEE 802.1

AP Client Bridge mode

所謂的Client Bridge mode其實是很特殊的模式,不過它在一些場合被使用,而且很方便,下面這張圖,是國外的網站解說Client Bridge的架構圖,我就公然的借用拉~
http://www.wi-fiplanet.com/tutorials/article.php/3639271

這就是Client Bridge mode,也就是說,網路的兩端不使用網路線來連接,直接用wireless的2個AP來連接,兩端可以各自接上多個網路設備、電腦,全部都在同一個網路中,下面這張架構圖則表示了更為複雜一點點的架構。
http://www.dd-wrt.com/wiki/index.php/Wireless_Bridge

這張圖的架構,可以想做兩層樓的辦公室,各有自己的網路,透過Client Bridge mode,可以讓2層樓的網路串連在一起,不但電腦間可以方便的連線,也只需要一條ADSL即可上網際網路。

Client Bridge mode的架構上,其實就是2台AP,一台AP是一般的AP,使用一般的AP mode,另一台AP則需要設為Client Bridge mode,之所以稱為Client Bridge,因為Client Bridge的這台AP以wireless的角度來說,它是Client,但是同時,它又有bridge的功能,讓有線網路的其他電腦可以透過它橋接在wireless上。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GNS 3 (dynamips) [09-01-07]

先來介紹一下GNS3︰
這是一個基於dynamips技術的服務平台。可以幫助我們設計並且類比所見即所得的網路環境:

GNS3 is an open source product that may be used on multiple platforms, including Windows, Linux, and MacOS X.

Features overview
Designing high quality complex network topologies.
Emulating Cisco routers.
Simulating simple Ethernet, ATM and Frame Relay switches.
Load-balancing between multiple hypervisors.
Load and save in Dynagen's INI-like format.
Image export (JPEG, PNG, BMP and XPM).
這是一個使用“巨蟒”編寫的多平台軟體,所以可以在現有的任何作業系統下使用,尤其在Mac下,那是相當的拉轟啊﹗
從那裡獲得?
我推薦大家直接從他們的官方網站下載,以防被惡意服務商加載病毒。位址是︰
http://www.gns3.net
對於初學人來說直接下載all-in-one的版本就好了。他們同樣提供未編譯程式,以方便用戶二次開發。這才是一款真正的開源軟體。耶﹗
其實軟體的安裝相當的簡單,這裡就不在敘述。
安裝完畢後,啟動sever,看能否正常營運。注意。GNS3並不提供cisco IOS下載,所以你要自己到互聯網上搜索cisco ios,並下載。
下載後將IOS單獨儲存在一個目錄下,然後在GNS3---edit---IOS image and hypervisors 中匯入。然後選擇相應的平台,比如3640/3660/7200等等。然後就可以使用了。哈哈。很high吧。
還有一點,由於它是基於dynamips技術,所以,類比器在營運時會生成大量虛擬檔案。如果你不單獨儲存會使得你的GNS3目錄變得雜亂無章。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盯一個work path來儲存這些生成檔案。設定地方在 edit----perfermence---dynamips---working directory
好了。到了這裡,大家就可以設計自己的網路拓撲了。設定好了後切換到營運模式啟動設備然後就可以telnet設備了。
GNS3預設使用windows自帶telnet程式。即占內存有不利於管理。我推薦使用secureCRT5.5.2,其功能我就不說了。關鍵是具有標籤功能,相當方便。我這裡有secureCRT5.5.2的破解補丁,大家可以自己下載了︰
http://blogimg.chinaunix.net/blog/upfile2/071101094839.rar
注意,我們需要在gns3中修改一行參數,以便啟動secureCRT
edit----perfermence---dynamips--terminal command
裡面預設是︰
start telnet %h %p
我們進行如下修改
start SecureCRT.EXE /T /telnet %h %p
直接調用secureCRT需要我們將CRT的路徑添加到windows環境變量path中去,比如C:/software/secureCRT。注意此住不加講無法啟動CRT
另外,參數/T 是為了在同一個CRT中啟用不同的標籤。從而節省內存,一定要加上,而且只有5.2以後的版本才有。另外,還有一個參數/script, 這個我自己也沒有使用是因為這個參數是調用一個vbs程式段從而使CRT直接識別拓撲中設備表示而設定的。這段vbs代碼我自己也沒弄明白,所以我暫時不做講解。
大家注意在加載參數的時候一定要加上“/”,否則參數無效。
最後,要開啟不同的標籤,請在GNS3控制台下直接輸入start R1(舉個例子),而不是點擊open all ios這個按鈕,否則會同時開啟N個CRT。哈哈。
是不是有些迷惑了?自己實踐才是弄清問題的關鍵。開始吧﹗﹗